三个灵魂拷问



在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,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一些我们以往聊过的房子,然后......


Q1:请问它们的共同点是啥?
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0924_调整大小.jpg
微信截图_20200717180945_调整大小.jpg
微信截图_20200717180959_调整大小.jpg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013.jpg


找着了吗?很明显,它们都是有退台的房子。所以......


Q2:做退台究竟有什么好处?


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不难。造型别致是一回事,更重要的是,这样的处理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共性价值


你比方说,单从视觉角度来讲,能够有效地促进建筑与人的视线交流,模糊建筑与场地的边界,balabala......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031_调整大小.jpg


不过,吹牛从来不是建筑师的弱项,换位思考才是。


这么大个退台,你问了甲方爸爸的意思了吗?你看到的是社会情怀,而甲方爸爸则看到了大把大把打水漂的钞票。


凭什么能盖满的地儿,我非要扣掉那么多面积和楼层不用?!给我满上!
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050.jpg


所以,问题来了:


Q3:如何既保证建筑室内外的视线交流,同时又能把地儿盖满呢?


答案其实很简单,谁说退台只能做在室外,室内咱该退也依然退呗!

640.gif


这样一来,足够面积+引导视线,两种需求一个都没落下。


而事实上,我们可以将这样的空间进行图底反转......将其理解为一条斜向的中庭

640 (1).gif


相比于垂直中庭而言,它保留了类似退台的视线通廊效果。而它更多的投影面积意味着在光的漫反射下,拥有比垂直中庭更好的室内采光感受。

640 (2).gif


以上,就是咱们今天要祭出的方案利器!但是具体好用不好用,还得牵出去溜溜才知道。

正篇在此


在挪威,有这么一个身系大众的甲方。希望建造一个富有公共性和开放性的图书馆,能够容纳举办各种城市活动。


在电子书日益发达的时代,图书馆本身的意义也日趋多元,馆长大人这样的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。而略显寒酸的用地面积则着实给这个愿望摆了一道。


基地大致呈矩形,三侧道路,一侧为城市广场。因此为了呼应场地关系,建筑体量被切了一角。


640 (3).gif


切的倒是爽快,但是这样一来面积就不够了鸭。要不,再加几层?


640 (4).gif


然而过高的体量显得一点都不公共,不亲民,而场地的建设面积又十分局促,咋整?


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。简单粗暴的手法有时候反而更能奏效。比方说酱:
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142_调整大小.jpg


通过将顶层悬挑,扩大面积,使得建筑既能满足以上需求,同时还可以获得主入口灰空间,岂不美哉?


而这一挑,则扎扎实实地挑了接近20米......


噢?你说结构的问题?结构的问题找结构师去,关我建筑师啥事儿啊?(战术后仰)


640 (5).gif


功能分区也十分简单,除了地下室以辅助功能为主外,其他几层几乎都是开放阅览,平面都不带排的。
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207_调整大小.jpg


为了增加主入口的围合感,在一层处突出一个体块。建筑的整体轮廓从上到下层层收进,放大了下小上大的意向。


640 (6).gif


最后插入交通核和中庭,一个基本的空间形体就出来了。


640 (7).gif


为啥说基本呢?因为后边不基本的操作,才是咱的重头戏。


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


想起老馆长设计之初的嘱咐,我们便可知道,如何在这样紧张极限的建筑体量中创造出公共性和开放性,是本设计的一大难点。


但是无妨,是时候祭出我们今天的绝招了,那就是——


斜向中庭!......emmm,这个名字起的着实没啥气势。


在操作上,首先让我们将中间的大中庭一分为三,扩大每层的采光面积。而三处中庭也对应着三处入口。


640 (8).gif


下一步,则是将三个中庭分别朝向对角线倾斜


根据前文所说,既能起到引导室外人流视线的效果,同时也能进一步扩大中庭的采光效果
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247_调整大小.jpg


在不影响大的视线通廊的前提下,为了避开交通核的位置,对角线变成了轻微的折线
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301_调整大小.jpg


而更酷炫的是,建筑师将每层楼板的洞口都改成了不规则的形状......所以这个奇形种中庭就变成了......
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328_调整大小.jpg


而为了配合多边形的洞口,三个核心筒的形状也奇怪了起来。


640 (9).gif


结构师则:
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352_调整大小.jpg


咳咳,空间关系大体捏好了,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逐层的功能布局


首先是地下室,除了辅助和设备用房外,还设置了一大一小两个剧院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406_调整大小.jpg


而一层以上,则秉持着每隔两层布置夹层的原则,极大地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。


1F:将办公区放置在远离主入口的角落,而靠近入口的夹层则作为室外餐饮区。


640 (10).gif


2——4F


640 (11).gif


更有趣的是,在四层,建筑师利用悬挑结构巧妙地设置了折线形的大台阶,配合着城市广场和歌剧院的景色,使之形成了一处妥妥的蹭wifi和发呆的好地方!


640 (12).gif


最后,让我们盖上屋顶,在各层不规则的洞口处连上过山车般的扶梯


640 (13).gif


加上结构柱,包上表皮,完事儿!


它就是由LundHagemAtelier Oslo事务所联合设计的


奥斯陆新图书馆!


让我们来看一下全过程


640 (14).gif


以及实景照片图纸
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450_调整大小.jpg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510.jpg


内部与街道的视线联系让人感觉惊喜又有趣。
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535_调整大小.jpg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554_调整大小.jpg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615.jpg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636_调整大小.jpg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702.jpg
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715_调整大小.jpg

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730_调整大小.jpg
微信截图_20200717181748_调整大小.jpg


这是一个看似高冷威武,其实内心如少女般纠结拧巴的图书馆。


室内外空间随着三个既分又离的中庭联系在了一起,建筑的公共性和开放性羞涩地藏于冰冷的玻璃幕墙之内


当大街上的那个他(她)不经意地抬头,视线穿透层层楼板来到刚放下书本的你面前,试问,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?



图片来源:

1.奥斯陆新图书馆项目照片©Einar Aslaksen

奥斯陆新图书馆项目资料©LundHagem and Atelier Oslol

来源:https://www.gooood.cn/deichman-bjorvika-by-lundhagem-atelier-oslo-architects.htm

2.表情包来源:www.baidu.com

3.其他分析图与动图均作者自绘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4.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自身理解,模型尺寸也不完全贴切实际尺寸。如有雷同,那就跟我约一波图书馆8~